對佩特拉的印象是由電影而來,記得當時在場景中看見這座美麗又宏偉的玫瑰古城,心中就渴望探索其境
又有資料說,聖經舊約中稱的西拉(岩石) 阿拉伯傳統認為摩西出埃及後,點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
佩特拉是世界奇景之一,也就不可錯失
總之,佩特拉是約旦最有價值的瑰寶最有經濟效益的觀光景點
約旦官網:
佩特拉考古公園位於摩西峽谷內,是一旅遊和考古的地方。
自一九八五年起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世界古蹟
這地區涵蓋壯觀的粉紅色調的石山地形,中心點是佩特拉的一座古舊宏偉的納巴泰族人所建的城市,
在早於超過二千年前的時期從岩石中鑿刻出來。
佩特拉最初建造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
納巴特阿拉伯人是一個游牧部落,定居在這兒,建立一個延伸到叙利亞的商業王國打下了基礎。
羅馬君主龐貝和希律王最终把佩特拉約入羅馬帝國的版圖
羅馬人在公元一世纪取代納巴特人占領佩特拉
在拜占庭時期有人居住,後來羅馬帝國把中心轉移到東部的君士坦丁堡
公元12世纪,十字軍在佩特拉建立了堡疊,但是很快就撤退了,
佩特拉之後就只有當地人居住,
直到瑞士探險家約翰·路德維格·貝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dt)在1812年重新發現了這裡。
原來我們昨晚是在這片怪石嶙峋的山中穿梭
荒涼的山區也有關卡
在岩石中出現一個人形站立,是洞口或是陰影或是羊的想像力太豐富??
就在相片的中心部分
在貧瘠的岩石區,除了石頭~還是石頭~~
居然出現生命力,是一群山羊躺臥在巨大的岩石上享受晨間日光浴(在最前方的岩石)
車速緩慢了,喔喔!!原來是山羊過馬路
在歐洲多年常常遇到各種不同的動物過馬路,
甚至在摩洛哥遇見過駱駝跨越馬路…
但每次見到這場景,仍然讓羊非常的興奮
高聳的岩石上站立著一頭象~~象石??
拉近一看,這角度就成了無長鼻的象,
仍然感覺像是一頭動物,
這塊風化石也不知經過多年的歲月磨鍊才有這形象…
貝都因人帶著驢兒賺錢去
佩特拉售票處也是遊客中心,一日票50約幣,匯率45x50=2250NT
從這兒進入到佩特拉古城景點區可有一大段路程呢
1 首先從遊客中心要步行15分鐘到蛇道的入口
2 然後再快步行半小時穿過1.2 公里的彎彎曲曲蛇道才可見到卡茲尼神廟,
但是如果要邊拍照,又聽一下導覽,則要一個半小時以上才可抵達 卡茲尼神殿
3 從卡茲尼神殿開始往古城內又有許多的景點要爬要走
4 最後到山頂的修道院還要再爬850台階
不怕不怕,因為…哈哈,
只要願意花錢自然有方法,就是騎馬,馬車,騎駱駝或騎小毛驢,騎騾就可悠哉的玩
入口處有佩特拉古城地圖 ,也可以索取觀光手冊有更詳細的圖解
佩特拉不只有聞名的卡茲尼神藏寶庫之外,
這座古城還有更多值得一探究竟的奇景,
必須要花上一整日包含夜景才可探索佩特拉的完整風貌。
走吧!!
前往蛇道方向,有塊龐大的砂岩鎮守在佩特拉的主要入口,
相傳這三塊巨石是山神Dushara的化身,史學家認為他們負責護衛佩特拉城及居民的水源
當M在這兒講解時,大家都躲在巨石的陰影遮陽去,
9月中了還是這麼火熱,快中暑了,下次要10月後再來
第一段路程= 遊客中心往蛇道入口:可以騎馬進入,
但要付小費的,
但缺點是騎馬快速抵達是看不到途中的景點
岩石中有許多的洞穴,初見很新奇,後面見到更多更的的洞穴就不大驚小怪了
往蛇道路上第一座依著岩石挖鑿出的作品---BAB AL-SIQ TRICLINIUM宴會廳
上方有著埃及式的尖塔,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
在西元一世紀時挖鑿的,內部也挖了三張長椅,
說是古人在這舉辦宴會紀念先人(來源:Google街景介紹)
續步行前往蛇道入口,這些人靠腳力
也有人靠馬車------------雖然省了腳力,有得有失啦,
就是無法仔細觀看兩邊的岩石藝術 (馬車喊價20歐元,可以殺價)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篇20:7
從遊客中心抵達Siq--又稱為(峽谷)蛇道入口,也是通往特佩拉古城的入口,
我從遊客中心到這兒花了半小時多,
因為邊拍照邊聽導覽,如果直接快走應該15分鐘吧,
進入蛇道後有巨石遮陽,涼快多了
Siq 數百萬年前地殼劇烈的移動,造成山嶺岩石由中間分裂開成為狹長的通道
,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入口本來有拱門,但是在1896年地震倒塌了
現在由蛇道入口進入往卡茲尼神殿…
經過千百年的流水不斷沖刷後 ,粗礪的岩面變光滑了,
而且M在這兒用水瓶示範這地形有水往上流,我忙著拍照沒時間告訴他台灣也有水往上流呢
在蛇道內兩旁的岩壁上有壁龕baetyli,
若沒有仔細觀看,一閃失就會漏了古人的藝術作品,
許多雕刻經過千年來已風化了
考古:siq是神聖的納巴特人Nabatean people。
在1998年,一群雕像被發現,當挖掘被降低了超過6英尺的道路。
雖然上部被大大侵蝕,仍然可以認出兩個商人的數字,每個領先兩個駱駝。
這些數字幾乎兩倍的LifeSize。
蛇道兩側有80米高的峭壁包著,這峭壁岩石呈現出多種色彩聞名,
各種不同顏色岩石的扭曲岩層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顏色曲線
而在早晨或傍晚是最好拍照的時機,那時岩石自然的色彩更加突出和絢爛
這告示是下面照片的解說
Sabinos 是一位敘利亞人,他與主人來到佩特拉作宗教儀式,
岩石上雕了多個壁龕,和一個神像,但也都風化了
只剩下半身的石像
看出來嗎? 這些是駱駝們,右邊是商人 ,這片牆是雕出駱駝商隊的隊形
M手指著那兩個突出的石塊就是駱駝肚子風化後的影像
陽光照耀下的岩石呈現出瑰麗色彩,一抬頭又出現了一個雕刻
附近有個直立的大石塊,m要三位志願者,石塊中間前方站著證婚人,
兩旁站立新娘與新郎,說是婚禮宣誓的地方
當前方的人潮停止移動,而全部站立著仰頭拍照時,
就是到達siq (鍚克)蛇道的盡頭,
這歷史性的一刻景色出現了~
耶耶耶!!!~
卡茲尼 神殿Al- Khazneh
在這麼巨大的一面粉紅岩石雕刻出30米寬,43米長,峻峭的神殿,真是美麗啊
卡茲尼 神殿Al- Khazneh又稱為The Treasury
此神殿在公元一世紀時完成,有人說是那巴特國王的墳墓,地下至墓室目前沒有開放參觀。
但神殿中有在岩壁上鑿出的壁龕,判可能是過去收藏羊皮紙卷的,
所以史學家認為是圖書館
所以這藏寶庫至今無法下定論當初建造的用途。
貝都因人認為這神殿有寶藏
曾經用機關鎗掃射過,試圖讓寶藏現身,樓上中間部分有彈孔痕跡
樓下是羅馬式石柱。
來這兒要拍人像的話,一定不可中午,都是陰影,真的是黑臉羊
這片雄偉的牆面是在卡茲尼神殿旁邊,也是進入佩特拉古城街道的門面
其實佩特拉古城大多鑿山而建,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絕壁環繞,好驚人,也令人敬畏
左邊頂端有鋸齒狀如階梯,是讓底下墓室的靈魂可以由梯子爬到天上去
旁邊小販搭了小帳蓬,為旅客製作沙瓶,
我就在這兒開始騎著小毛驢遊城去,因為實在太熱了
而且這次穿了耐吉新鞋子打腳,起了水泡了。
深怕造成破皮,那麼下周要去死海浮沈會痛死人的,所以要保護腳,就請驢兒代步
進城付了20歐元,因為是導遊推見的,被當大頭羊了。下山時我自已找驢 議價10歐元
所以來回花了30歐元
有朋友來回才花了15約旦幣約20歐左右,
唉,10歐元當作讚助貝都因人吧
墓牆街
這條遠古街道的南側,散佈著佩特拉城眾多達官顯要的巨大墓穴,
對面則是平民的埋骨之地;
岩牆在幾世紀來不斷承受風吹雨打,變得相當平滑
這兒屋頂也有出現鋸齒狀如階梯,是讓底下墓室的靈魂可以由梯子爬到天上去
騾兒步行搖搖晃晃,都要兩手緊握著馬具,頂多只能單手拍照,無法放開雙手,好怕跌下騾
這兒在西元400年時發生了大洪水,洪水的威力凶猛,
將寬2公尺的大石塊移動而且帶來的泥沙也塞了岩牆上的許多墓穴,
現在地面上的墓穴仍有見到泥沙
為羊領路的騾驢主人,此時見到許多大男生也騎著騾或駱駝,當下減少了愧疚感
貝都因人仍住在這些洞穴中,正對面就是羅馬劇場(下圖)
由階梯上去就是納巴泰人建立的羅馬劇場
容納兩千多人的露天劇場,羅馬人後來在納巴泰人建立的劇場中加上一面舞台牆,
舞台牆在柱子這邊就是觀眾席對面,但這面牆在西元363年的一場大地望中夷為平地了
到了羅馬石柱街道,前方是哈德良城門,
這一路上驢主人不斷的拉客,
如果有乘客的話,他將驢兒給觀光客,自已就下來步行
我騎著騾兒,主人騎著小毛驢。
(騾是馬與驢的混血,所以比較高大)
此時滿頭大汗,只能不斷的補充水分,如果步行的話,
鐵定中暑了,一路上羊直對騾兒說謝謝呢